ZHUZHU

读《一句顶一句》:专心的做一次

非常快速的翻阅了《一句顶一句》 这本讲“讲话的艺术”的书,这种类型的书确实很多,国内、国外大量出版,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如何讲话。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讲。

第一个方面是讲如何抓住听众。正所谓想起所想、言其所言,要笼络自己人,争取中间人,同时把对反对分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个方面是讲要提前准备。我们可能很羡慕那些擅长即席演讲的人,这个确实要靠训练。其实,大多数演讲交流都是可以提前打草稿的。关于这个草稿的内容,“结构为王、内容为要”,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第三个方面是讲表达的技巧。想得好不代表讲得好,事前的演练什么的都需要。肢体、声调、形态等都会影响到一场演讲的成败,甚至有时候还会莫名的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第四个方面是讲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模仿、训练、实践、反思不断的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演讲风格,因为没有一个演讲大师可以成为你,你只有成为你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针对如上四个方面,作者还写了很多的原则、方法、技巧和经验教训之类的,值得借鉴。但不得不说的是——不是我埋汰作者或者看不起他,只是觉得有必要讲出实情,这些原则、方法和技巧之类的,很多都是其他书里的内容,比如金字塔原理、Toastmasters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等,作者将其纳入了自己的这个框架里进行了引用,再辅以自己或周边人的经验教训,让这些理论至少不那么枯燥。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但然和所以然,这2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记住一些理论要点之类的,充其量也就是图个过瘾,但真正的掌握则需要靠案例,当然最好的是亲身实践,这方面,作者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对着老父亲讲英文报告。

这本书的篇幅不太长,里面也提到了很多的参考和关联阅读书目,我自己做了一个豆列,这个豆列里面我也会继续增加其他的一些作者没有提到的相关主题的图书,供以后翻阅之用。豆列地址:https://book.douban.com/doulist/1940929/

其实,我经常会看着一个主题的书,脑袋里却想着另外一个主题,所以经常看书的时候走神,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阅读这本书也不例外。

说句实话,阅读这本书,对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把握能力,对自己自身优势的增值能力。一个人成功的选择可能不是很多,如果经常朝三暮四,什么都想着学,那可能只会在山脚下一圈一圈的晃悠,永远抵达不了巅峰。比如,看到很多人在谈论如何做PPT、excel之类的,把一个PPT做的风生水起,把excel玩的眼花缭乱,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要学习它呢?而不是看别人做,觉得很厉害,就自己也要学,而忽视了对自身优势的持续培养和增值。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对我一个同学说做PPT很简单,学学就会了。他说:我早就不自己做PPT了。

虽然我们常说技多不压身,但有时候我们用来生存的技能真的不多,更别提能让我们成功的了。而且,作为一个正常人,精力、能力、体力等都有限,也不太可能什么都搞。就像做爱,我见过一夜九次的,但你也不能天天如此吧?那毕竟只是偶尔一下罢了,更何况有时候,你不还得借助一些药丸之类的么?所以,专心的做好一次,比随便的做九次的感觉棒多了,你不觉得吗?

其实,很多道理确实犹如那四个字“老生常谈”,我现在一般将其归入“常识”之类。但有个现象我们不得不警觉,那就是有些常识只有你认真的学习过才发现那是个常识,因为很多常识是隐性的知识,如果不借助外力,你还真发现不了,哪怕你已经掌握了它。 

 (图片版权信息:THE NATURAL WORLD - Mummy, I Am Down Here, and Hungry! Borneo Highland Resort, Sarawak, Malaysia, November 2010. (Bjorn Olesen/Singapore/Smithsonian.com) - See more at: https://www.boston.com/bigpicture/2013/03/smithsonian_magazine_2012_phot.html#sthash.7YR5UIUj.dpuf

评论

热度(14)